我院急診手外科完成一例高難度旋轉撕脫性斷指再植術
12月4日下午4點,我院急診手外科尹其翔副主任醫(yī)師接到了搶救室電話,一名大拇指離斷的患者需要做斷指再植手術,接診醫(yī)生還特別跟尹主任強調:這次的難度非常大,是個“高端局”。經檢查,患者左手大拇指旋轉撕脫性完全離斷,看到“旋轉撕脫”這幾個字,手外科醫(yī)生就知道碰到“硬茬”了,其損傷程度及手術難度要遠遠高于普通的斷指再植,成活率也很低。看著拇指連帶手筋都被扯斷,患者自己都感到“無指望”,尹主任接診后卻表示:是時候展現(xiàn)真正的技術了!經過手外科團隊近9個小時的“精雕細琢”,“離家出走”的“大拇哥”成功“歸位”。
大拇指“分家”
“手筋”被扯出一大截
“醫(yī)生,快快快,手指斷了!”12月4日下午4點,一名男子被人攙扶著走進了我院急診中心,男子神情痛苦,左手一片血肉模糊。
陪同者告知醫(yī)生,傷者一個小時前左手不慎卷入機器,掙脫后大拇指斷裂,說著順勢打開了手里的一個布條,里面包裹著的正是扯斷的拇指,上面還拖著一根長約15公分的“手筋”。
接診醫(yī)生立即電話“搖”來了急診手外科副主任醫(yī)師尹其翔,即便有著豐富的斷指再植經驗,看完傷情后也不免皺起了眉:“患者左手拇指自指間關節(jié)旋轉撕脫性完全離斷,左拇長屈肌腱自腱腹聯(lián)合部抽出約15公分,雙側血管神經束拔絲斷裂?!?/span>
尹主任進一步解釋,血管決定了手指能否存活,肌腱決定了活動能力,神經則決定了有無知覺,要有活力的血管肌腱神經組織,才可以直接進行吻合。這位傷者近端動脈、靜脈均嚴重挫傷缺損,沒有條件進行常規(guī)的直接血管吻合。
“醫(yī)生,我的手指是保不住了嗎?以后我還要工作呢,請一定要幫我接上??!”傷者的訴求,尹主任完全能夠體會,因為大拇指在手指中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,約占整個手部功能的40%-50%,傷者今年才47歲,是家中的頂梁柱,如果拇指缺失,將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。
向無名指借“素材”
鏖戰(zhàn)九小時讓拇指“復活”
尹主任介紹,旋轉撕脫性斷指再植的手術方案有兩種:一種是取前臂淺靜脈長段橋接血管恢復斷指血運,缺點是長段橋接血管再栓塞率高,再植成活率低。另一種是取次要手指的血管、神經、肌腱轉位吻合再植,優(yōu)點是成活率高,缺點是供區(qū)損傷偏大。
因為大拇指功能不可或缺,且傷者再植意愿強烈,尹主任選擇了成活率高的第二種手術方案。大拇指原有的血管、肌腱、神經都受損嚴重,醫(yī)生就需要從其他手指去“借”血管、神經和肌腱轉接到斷指上,雖然會對無名指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,但兩害相權取其輕,最終的成效是利遠大于弊的。
下午5點40分,手術正式開始。徹底清創(chuàng)后,尹主任在顯微鏡下仔細探出離斷指體的拇主要動脈、尺側指固有神經,修剪長段抽出的拇長伸肌腱至合適長度。接著,通過皮下隧道,將無名指的血管、神經和肌腱一一轉位到斷指進行吻合。
手術操作大部分都在顯微鏡下進行,極其考驗術者的技術、耐力和精細程度。手術從傍晚開始,到凌晨2點30分結束,經過了近9小時的鏖戰(zhàn),離斷的大拇指終于成功歸位,術后紅外熱成像提示再植指體溫度接近正常手指溫度,說明血運良好,斷指已成活。
12月16日,傷者出院回家,大約2月后拆除固定的鋼針,同時配合積極的術后康復訓練,有望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。
意外斷指怎么處理?
干燥冷藏法最佳
日常生活中,因為機械操作不當、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手指離斷傷并不少見,現(xiàn)場的應急處置,決定了斷指再植的成功與否。
尹主任提醒,如果出現(xiàn)機器碾壓或切割傷時,第一時間千萬不要嘗試去拉扯卷入器械的肢體,或用倒轉機器的方法取出。正確的方法是先關閉電閘,再將離斷手指取出,必要時可以拆開機器。
發(fā)生事故后,患者和周圍的人都應保持冷靜,如果手邊沒有紗布,那就拿干凈的毛巾或者布料包扎傷口,盡快止血。斷指缺血的時間越短,存活的幾率就越大。
斷指取出后,妥善保存是再植的關鍵。正確的保存方法是干燥冷藏法,就是將離斷指體用塑料袋包好,放在容器里面,容器外面放置冰塊,注意千萬不要讓斷指直接接觸冰塊,然后用最快的時間趕到具備手外科資質的醫(yī)院。
臨床上曾經碰到一些患者,將斷指泡在酒精、水或者其他消毒液里面,導致斷指發(fā)生蛋白質變性,因此喪失了再植機會。